查看原文
其他

【竺人物】屠锡涛:深耕科创,青云志高


个人介绍

屠锡涛,2018级本科生,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辅修竺院公共管理强化班。


前三年学业总成绩专业排名第一,20余门功课满绩。连续三年获国奖,曾获国强奖学金、中国电信奖学金、竺可桢奖学金,获评光电学院十佳大学生、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浙江大学优秀团干部、五星级志愿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拥有已公开发明专利两项:光电设计竞赛东部区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全国一等奖及赛事银奖(设计装置:“海阳之翼” 一种被动式全天候一体化的太阳能海水淡化与冷凝水收集装置)。


曾获浙江省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参赛项目:多维度特征空间光学相干血流造影算法)与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二等奖


在本科期间任光电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班长、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委员、光电学院篮球队长等职务。


屠锡涛毕业后将继续在浙江大学进行科研深造,攻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



沉心科研,兼具公共情怀



当新媒体工作室的记者来到玉泉校区时,屠锡涛刚换好鞋从实验室走出来,邀请记者到楼上的小办公室,那是他作为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平日里组织例会的地方。


大四时,屠锡涛选择了直博。或许是出于对光电科研的兴趣,他现在的重心由学业和学生工作转变到科研上,希望未来能走上学术这条远路。目前他正在做微纳光子学及柔性微纳光纤传感器方向的科研项目,在这个领域深入探索学习。谈及未来规划,屠锡涛希望自己能在读博士期间有所建树,后期可能会去国外交流。在他看来,留学经历不仅仅是镀金,而更应是实实在在的提升。在他的讲述中,出国的意义更多是在于学到国外的先进技术,以此推动国内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在科研方面的卓越贡献


在学习之余,身为五星级志愿者的屠锡涛还参加了许多学生活动和志愿服务,例如大二暑假在云南临沧支教、疫情期间加入浙大与清华等校联办的“春霖计划”,辅导高三学子学习……但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则是疫情时期的防控站岗经历。据他回忆,那时疫情来得很猛,一、二月防疫人手非常短缺,管理人员会在主干道上对路过的人进行排查。屠锡涛的舅舅是在村民委员会里做政治工作的,在舅舅的影响下,屠锡涛从小便对共产党员的奉献担当精神耳濡目染。在两周的执勤经历中,他的公共情怀愈发浓厚,由此萌生出辅修竺院公共管理强化班的念头。在面临公共卫生危机时,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选择,而屠锡涛选择了付出。他毫不避讳地提及站岗六小时的劳累和乡村与城市的条件差异,但说着理想时,他的眼中只有真诚。也许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大背景下的小故事打动了大家,他根据自身经历写的文章也成功被院刊收录。



奔波于学习、学生工作与志愿活动三者之间,却还能在各个方面取得优秀成绩,屠锡涛开玩笑般说到,他的方法就是三个“自”,即自我约束、自我驱动和自我反思。他在访谈中引用了哲学家康德的“自律即自由”,想要掌握命运必须先掌控自己。如何在诸多繁琐中寻得一种平衡呢?这便倚赖于提高效率,专注做事。在他的讲述下,我们了解到,屠锡涛常常思索 “为什么读书?”“做这项研究、这个项目的意义是什么?”“参加这项竞赛的意义是什么?”等诸多问题,他希望能通过不同的的方式和平台去影响一部分人,因为一个人的优秀对于社会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一群人的优秀才能带动社会整体水平的提高。也正是这种自我驱动力让他不断突破自我,最终拿到竺奖。




立足浙大,展望国家未来


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屠锡涛对于家国情怀一直有着自己的思考。从积极入党到成为浙江大学的优秀共产党员,从投身志愿服务到去国家需要的地方做一些短期工作,不难看出,屠锡涛在一步步践行着自己的理想追求。采访中,他也笑着说“要努力啊,以后给国家做贡献。


选择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这样一个具有科技前沿性的专业并进行深造,屠锡涛同样也考虑了国家的需要,希望在国家关键技术的引领创新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认为当下学生的视野还是要放宽一点,而非盲目追求更高的成绩和分数,从真正地思考读书的意义,把个人理想充分融入到国家事业之中。


在很多场合,屠锡涛都表示,他走到现在所获得的荣誉其实都是依托于“浙大人”这个身份。通过浙大这个平台,他才拥有在这些实验室工作的经历,才有机会参加很多的竞赛,获取更好的辅导资源,一步步成长为一个更优秀的、更完整的一个人。对于别人给予的帮助,他如数家珍。他谈到了大二时去听竺奖获得者的座谈会,收获颇丰;辅导员在他大三的时候,鼓励他做一些科研上的工作并给予其他帮助;学院在奖学金答辩的前几天组织了一个小的答辩会,进行培训和指导……他指出,其实更多的帮助和收获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获得的



凡此种种,让屠锡涛觉得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是靠他自己的优秀,而更多的是很多人的支持,让他有了走到最高峰的勇气和力量,去摘下那颗最美的星星。


“要保持感恩。”他一再强调。



热爱生活,不负暇时一刻


交流之中偶然问起屠锡涛高考的选考科目,他回答是政治、历史和物理。“其实我高中是一个偏文科的背景,那个时候还是比较喜欢写写文章什么的。”他笑着讲道。在他逻辑清晰、略带修饰的言语中我们的确能感受到人文气息,这与浙大与竺院致力于培养文理兼备的综合性人才的目标不谋而合。



闲暇时光屠锡涛也会看看综艺、打打游戏,但当谈到运动话题时,他就仿佛打开了话匣子,介绍道他自己从小学就开始训练篮球,现在是学院的篮球队长。对屠锡涛来说,打球可以让他在压力大的时候把所有工作先放下,在多巴胺的分泌中获得短暂解脱。除此之外,打篮球也是他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段经历,这种运动项目让他从小就体验着竞争和团队合作的环境,对事物的适应性就更好,在高中与大学的过渡也较迅速自然。



追求完美,与友共同成长

周围打篮球的朋友很难不喜欢科比,屠锡涛也不例外。当他还在读小学时就在小卖部的电视机前目睹了科比的三分绝杀,科比那种对于事情追求完美到近乎偏执的精神和对自己的严厉与高标准深深打动了屠锡涛,这也成为日后他对自己高要求的一个来源。周国平讲道:“一个人若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而“从不退却,从不放弃,在困难中创造奇迹”的曼巴精神正是这样一个精神坐标,指引着屠锡涛不断成长。


三年多的浙大生活给予屠锡涛宝贵的一点便是提供了这样一个资源充足的平台,让他可以站在高地,拥有更广的视野,有更丰富的人脉资源。他的社交圈中有着形形色色的朋友,对于交友,屠锡涛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很多学霸可能只和学霸做朋友,但我不一样。我有一个朋友,他的成绩并不出彩,但是他读王阳明,看过很多很多书。如何评价一个学生不应仅仅只依据学业成绩,很多人格上隐性的东西是不通过接触很难发现的。”



屠锡涛始终认为一个人的优秀对于社会发展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对于那些有着资源和天赋却自暴自弃的朋友,他总是会去努力改变他们。当朋友遇上困难,屠锡涛也从不吝啬自己的帮助。为了帮助遇到困难的室友,他与室友一起参加了全国节能减排竞赛,利用专业知识制作了名为“海阳之翼”的海水淡化器件,成功摘得全国一等奖和全国赛事银奖,室友也借此顺利保研。


“像树般一寸寸成长起来的友情,要比像瓜蔓般突然蹿起来的友情更为可靠。”真正的优秀不是独自绽放,而是具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聆听着时代沉重的呼吸,他在静室读书,在乡野支教,在专业楼中做着一个又一个实验。


屠锡涛在获奖宣言中曾写下“深耕光学技术助力国家发展”;现在的他怀青云之志,目光坚毅望向远方——“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


往期精选

1.【竺人物】许诗蕊:木铎之心,心向往之

2.【竺人物】27门满绩,他是同学眼中的“谷大佬”!

3.【竺人物】严子涵:挑枪开山河,笔端借万景

4.【院友专访】孙靖宇:淬兴趣以为剑,探材化以为极

5.【竺人物】张翌:做最“真实”的理想主义者

6. 奋斗正青春,一起向未来 —— 记竺可桢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文案 | 余跃洋 廖

排版 | 王云舒

责任编辑 | 朱晴雯

审核 | 卢佳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